NG体育无论是去浪漫的土耳其旅行,还是参加业界大咖众多的国际会议,只要拿着翻译器就可以实现交流沟通无障碍。作为与外国人沟通的翻译s神器,最基础的就是需要一个强大的翻译系统软件。
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朱靖波团队研发的小牛翻译就是一款强大的翻译系统,为目前支持语种最多的翻译系统。
虽然经历了两次创业失败,在研发和推广小牛翻译的过程中也面临资金困难、对市场掌握不清、公司成员纷纷离开等困境,但朱靖波教授还是靠着对创新技术转化为应用的执着和毅力,使小牛翻译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被广泛应用。
“小牛翻译属于翻译软件系统,它是翻译器、网上在线翻译等应用的基础。”昨日,小牛翻译创始人、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朱靖波告诉记者,小牛翻译是目前支持语种最多的机器翻译系统,能够支持中文与118种语言互译,包括英日韩俄法西等国际主流外语、“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的官方语言,是业内唯一能实现“维蒙藏哈朝彝壮”七大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系统。
同时,在小牛翻译的市场应用和推广中,朱靖波团队构建了小牛翻译开放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面向企业级大数据的翻译需求提供机器翻译服务解决方案,“目前我们已经与腾讯、科大讯飞、京东、携程、去哪儿、中国联通、东软集团、国家知识产权局、SYSTRAN等国内外50余家行业标杆企业以及多个政府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
朱靖波坦言,小牛翻译是自己第三次创业。经过20年的努力,自己的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应用的创业梦,终于在这次创业中得到了实现。
朱靖波笑称自己是“屡败屡战”的创业者。他回忆,1996年硕士刚毕业,他就独自走上创业路,在朋友的“鼓动”下,他在沈阳三好街一间出租屋开始了创业路。“一张电脑桌、一台电脑,朋友给的不到2万元资金,是我的全部家当,当时觉得可以一边搞技术一边做企业。”
仅仅一年多,他就不得不宣告失败,“我学的是机器翻译的第一代技术,但是在市场上根本不能用,那个年代,行业唯一能产业化的就是技术简单的电子辞典,所以公司很快就黄了。”那之后,他决定沉下心继续攻读博士。
2004年,机器翻译技术正处于迭代更新的转折点,朱靖波决心再试一把。“那是在谷歌将第二代技术实现产业化之前,技术迭代还没有完成,而我那时就想把技术推向市场。”第二次创业,他的技术产品依然没有被市场接受,“我感觉,不能再这样自己闷头学习,必须出去学。”2006年,朱靖波作为访问学者远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师从Google翻译创始人FranzJosefOch的博士后导师、前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主席、国际机器翻译学会主席EduardHovy教授。这一次,朱靖波的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4年,朱靖波从中国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第一个博士生导师姚天顺手中接过东北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NG体育,并成为第二任掌门人。2012年,他选择再次上路,展开他的第三次创业。“在实验室里我一直坚持技术的可用性研究,希望让科研成果落地,真正实现顶天立地。”朱靖波说,创业的想法没有变,就是想让科研技术转化为现实的应用成果。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2012年,朱靖波团队成立了沈阳雅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随后,他顺利拿到了三位高中同学投资的200万元,没想到的是,很快朱靖波在创业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2014年下半年,这些钱就消耗殆尽了,而一直在学界领先的实验室技术转化成产品却没有销路;团队核心成员先后离职,资金不足又难以实现团队的重组”。朱靖波团队的发展面临了恶性循环。
在和团队核心成员决定共进退之后,朱靖波重组团队,然而“不到一年钱就花光了,我们连2015年都没挺过,那时候完全是在拼毅力、拼信仰。”在黑暗中度日如年的他依然抱定信念,最终等来科大讯飞的500万元注资。
在此之前,朱靖波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对公司进行转向,但苦于没有支撑转向的资金。在等到了500万元的注资后,朱靖波砍掉所有内部研发项目,压缩成本到极致,全员投入到第三代神经机器翻译技术的研发工作,公司转型为纯研究院。
也是这个正确的决定,最终研发出小牛翻译,朱靖波团队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小牛翻译在业内声名鹊起,与科大讯飞、腾讯QQ浏览器部门都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市场迎来大爆发。